夜分享丨为什么批评对孩子老是不管用?方式不对才是大问题

杂谈 2019-11-19 1102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有个8岁小学生,因为没写完暑假作业,被父母批评后,拎着衣服和枕头离家出走。

无独有偶,一个12岁男孩也因作业没做完又调皮捣蛋,在开学第一天,被老师、爷爷、奶奶接连批评,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上了高速,去找成都的小姨。

不光是离家出走,还有的孩子因为批评一时想不开。

上海有个15岁的男生考试没考好,回到家被父亲批评了一顿,结果独自跑到桥上准备跳河轻生。

经过民警多番耐心劝解,终于从死亡边缘把孩子拉了回来,一幕人间悲剧得以避免。

孩子虽然平安无事,但父亲却是心有余悸。

诸如此类的例子有很多,于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不敢批评孩子,生怕孩子因此伤自尊或者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批评对每个孩子的成长而言,都是必须经历的事情,但对于不同的孩子,效果却大相径庭。

有的孩子犯错了,批评是他们发现并认识错误的最好时机,是成长的动力,而有的孩子面对批评,却表现出难以接受,甚至会陷入自卑和自暴自弃。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往往就在于父母有没有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避开批评的雷区。


没有注意语气和语调

很多家长抱怨批评不管用,问题就出在批评的语气上。

“这么不小心,你的玩具你是不想要了吧?”

“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干,桌子这么乱也不收拾一下!”

“考试考那么点分,你还有心情看电视?”

受情绪的影响,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常常缺少客观和平和,每句话都带着对孩子的讽刺、挖苦和打击。

还有的父母更甚,会对孩子人身攻击比如“你就是笨!”“你就是蠢”“你没救了”等等。

我们把这叫做破坏性批评,最直接的特点是伤害孩子的自尊,对孩子认识改正错误没有任何有用的建议。

批评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为了打击孩子,也不是为了发泄父母的情绪,而是为了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他找到改正错误的方向,这样的批评才是有意义的。

这就要求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尽量控制好情绪,同时语气和语调也是很关键,声音低一点,平稳一点,更利于孩子接受大人的批评。


没有明确表达,重复说教

曾看到一位妈妈批评孩子:

“老师说你今天推了别的小朋友,你知道错了吗?”

“知道了。”

“还敢不敢再犯了?”

“不犯了!”

“要是再有下一次,你看我和你爸怎么收拾你。”

“嗯......”

整个过程中,妈妈都没有问清楚孩子原因,也没有指出孩子错在哪儿,以后应该怎么做,只是简单地描述情况,在重复逼着孩子认错。

但你可以从孩子的面部表情看出,他其实并不知道犯的错误的严重性,甚至还有点不耐烦。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这就是很多父母在批评时常犯的错误——重复说教,它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更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事实上,好的父母,话都不多。正确的批评方式也是言简意赅,明确指出孩子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

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回过头来弥补或解决问题,否则,单凭唠叨,是改变不了孩子的。


没有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批评

去年发生一则新闻,一名男孩被妈妈在公交车上当众扒光,全身只剩下内裤和一双袜子,面对一车乘客,一直站到终点站。

原来,妈妈接到学校老师的投诉,说男孩在学校特别淘气,经常不写作业。妈妈知晓后,非常生气,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严厉地批评儿子。

孩子不服气:“我成绩好,不用写作业。”

到站后,他不跟着妈妈下车,还一脸不屑地看着妈妈。

妈妈一气之下,上去将儿子衣服裤子扒掉,全身只剩下一条内裤和一双袜子,然后头也不回地下了车。

乘客们有人劝孩子,有人笑他,还有人拿出手机录视频,孩子不知所措,一直站到了终点站。

在整个事件中,相比较不服管的孩子,情绪激动的妈妈似乎问题更大,她试图用羞辱的方式让孩子记住教训,但我相信这孩子心里阴影会比教训更深刻。

心理学家说:“无论是父母对孩子,还是伴侣之间,人们总以为让对方感到羞耻会让对方反省,事实上,自我改变是需要力量的,而罪恶感能最快扼杀力量。越去评判谴责他人,就越剥夺了对方改变的力量。”

“公开赞美,私下批评”,这是职场内许多管理者都听过的一条教诲,成人的世界里,批评要注重时间场合,批评孩子亦是如此。

批评孩子不应当众或者公共场合,这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变得很自卑,甚至怨恨父母。

最好的场合,就是父母或者孩子的房间,没有其他人在场,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会更顺畅。

在时间的选择上,批评尽量不要清晨和用餐时间。早上批评孩子,会让孩子一整天都容易心情灰暗;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


没有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在我们批评孩子时,也需要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比如:

“这次数学没考好,老师说你听课挺认真的,课后多做练习题会更好。”

“我发现你这几个字写错了,但写得比以前工整多了。”

“杯子被你打破了,你要负责,但你能主动承认错误,妈妈很欣慰。”

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不是只盯着他的错误和缺点,他的优点和做得好的地方,也一直被大人看在眼里。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样孩子才能把父母的批评听进心里去。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如果有可能,批评孩子的同时,不妨给孩子一些恰如其分的“鼓励”吧。

在这,不坑老师有更好的东西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