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形式拓空间有效识字提素养|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4-1 568

内容提要:识字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而且识字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我们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积极开发识字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学习,在生活中运用,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观察 实践 合作 交流 收集 反思 想象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随着信息网络化社会的到来,学校、家庭、社区越来越突破时空的界限,逐渐走向一体化。因此,学校教育再也不能把自己禁锢起来,而应实现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和谐统一、有机互补、高度整合。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既是识的过程,也是运用的过程,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所以我们应不断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将识字与社会生活沟通、融合,从而开创识字新天地。

一、观察获形象

“教育为本,观察先行。”“人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都是首先从用眼睛观察开始的,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因此,“语文课程就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我们就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是一本博大的无字书。生活处处有汉字,只不过未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罢了。当你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只要睁眼一看,用心一想,便能学到汉字。学生就会反问你:“哪里啊?没看见!”低年级学生他就是这样,还缺乏到生活中去识字的意识,需要老师引导他们进行有意的观察、认识。引导他们对自然生活、现实世界,甚至是自我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观察”。事物的形象是识字的基础,只有当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形象,并与相关的汉字生成了链接,他所认识的汉字才不是抽象的符号,才是具体可感的,才能在脑中扎根。如引导学生:家里有冰箱吗?“冰箱”两个字认识吗?回去认真地看一看它的样子,去摸一摸它的外表,向爸爸妈妈了解一下它的作用,然后叫他们写出来,认一认。这样,看到冰箱的样子,便能想到“冰箱”这两个字,而看到“冰箱”这两个字,也能想到冰箱的样子。课改实验教材率先进行示范,如在“语文园地”中就有引导学生去观察、获取事物形象、认识汉字的内容,如“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让我来读给大家听。”“我在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还收集了一些食品商标呢!”“我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这样也能认很多字呢!”这些内容的安排是对学生观察意识的引导,也是对他们识字方法的引领。事物的形象能缩短文字与事物之间的距离,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获取丰富的事物形象,为提高识字能力提供“能量”。把学生引入观察的轨道,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并养成习惯,这是识字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实践强体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实践,能获得属于个人的体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增加识字底蕴。美国华盛顿一所学校的实验室的横幅上面写到:“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足见实践之重要,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走入生活,让他们充分地动起来,去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读一读,看一看,动一动……学生也正是在调用自己的身体和已有的经验去不断地听取、触摸、记住、分析、比较,认识一个个或近或异的汉字的。丰富的体验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识字资源,是学习新知的根基,可以任意调用为识字所用。

“学习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之于外,悟之于心。感即实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手触摸,用心分析,获取了事物的形象,这只是迈出了可贵的一步,它与汉字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便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让儿童已有的物象和文字符号产生同化作用,生发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在神经上生成一种新的链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摒弃孤立识字的教学行为,创设相关的场景,把学生带入那情境,融入那氛围,从而十分容易地认识汉字。

三、合作变可感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有合作精神。在人类的长河中,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既发展自己,又发展别人。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一个个物象,与汉字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作为低年级学生来说,还不能写出来,他就需要找人帮忙,把物象变成具体的文字符号,才能认识相应的字和词语。合作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还可以是家长和朋友……有一天上课,一学生拿着一张字卡告诉老师,他认识了“餐厅”这两个字。老师问他:你怎么认识的呢?他便告诉大家:“昨晚到爸爸的单位去,我们是在一个很大的房间里吃的饭,里面摆满了桌子,当时我就问爸爸,这是什么地方啊?爸爸说这是‘餐厅’,回到家,我便叫爸爸写出来,我就认识这两个字了。”如果没有人写出这两个字,学生脑中便只有“餐厅”的形象,而无“餐厅”这两个字符,或许有时见到这两个字也不会将它与自己见到过的“餐厅”联系起来。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四、交流壮储备

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流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的确,交流是一个相互充实的过程。每个人生活空间、经历的不同,注意力的不同以及本身具有的个性差异,他所捕捉到的信息就不一样,所认识到的字也就不尽相同。能经常性地进行交流,学生就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识字储备。比如,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识字交流会”,“识字‘展销’会”,“识字大王赛”,或评选“月(期)识字明星”、“识字先生”、“识字小姐”、“识字点子博士”……

拿“识字‘展销’会”来说,每个人拿出自己认识的字的字卡,用自己认识的字去“买”(换)别人认识而自己又不认识的字。“买卖”之前,要先互相向对方介绍自己“生产”(认识)这件“产品”(字)的过程,然后再介绍自己“产品”(即字)的特点──读音、结构,可以组些什么词,还可以说句什么话等,教会对方读后再进行“买卖”。老师则帮学生写字卡,意即不让学生失去自己原有的字卡,而又能用此去“买”回更多的字卡。最后比一比谁“卖”得多又“买”回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识字储备,增加了识字量,还获得了识字方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收集备遗忘

根据遗忘曲线可以知道,认识是容易遗忘的。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很多字是通过无意注意获取的,再加上识字量大,而且是识、写分开,更容易遗忘。因此,便需要将认识文字化,并收集起来,即使遗忘了,还能有可查的地方。收集是交流的基础,是开展班级识字活动(如评选识字大王,识字先生、识字小姐等)的基础,是更进一步识字的基础。收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自己从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地方认识的字制作成字卡,装进识字袋;二是将自己和别人进行交流所认识的字的字卡装进识字袋。所以,需要建立识字袋和成长记录袋,记录自己的成长(或识字)的历程。有了收集,还可随时拿出来读一读,回忆它所代表的形象,从而加以巩固。

六、反思促提高

反思可以总结过去认识之收获,找到过去认识之不足,改进过去认识不足,而更能计划他日努力之方向。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由于学生储备不足,经验不丰富,加上缺乏反思意识,往往是此处学,便会此处丢,或此处识,彼处丢,所以,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并养成反思习惯。如在教学完一课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本节课,自己认识到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还有哪些字不认识,为什么没认识?之后该怎么去认识它。又如,在生活中你认得哪方面的字的最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还需要认识哪方面的字?怎样去认识?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识字量的增加,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反思记录下来。

七、想象聚时空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需要被唤醒,唤醒已知去想象未知。想象是十分重要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凭借想象,学生可以思接千载,可以视通万里。凭借想象,学生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如由“月”想到其它星球,与“月”有关的事物,含“月”字旁的字等。由“车”想到车是如何造出来的,为什么能在公路上跑,还有些什么交通工具以及含“车”字旁的字。如果再把自己的想象文字化,这样又能认识很多字。在课堂教学中,想象可以飞出教室,穿越时空,缩短语言文字与自然与生活的距离。在生活中亦是这样,见此物想彼物,见此字思彼字,这样就使认识变得十分丰富。想象在识字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运用想象认识多少字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当学生认识的字都忘记了的时候,我们还能给他留下什么。毫无疑问,是加强培养,使学生具备想象力。

识字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新的课程再不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而应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这里的教材应包括更为深广的内涵,有字书和无字书,静止的物和动态的人,外在的存在和内心的感受。而所谓的环境就远不止学校环境,还包括广阔的富有教育意义、蕴含丰富资源的校外社会环境,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积极开发识字资源,探索多样的识字方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2019年12月,教育科学出版社。

②崔峦:《崇实 鼎新 求是》,2019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在这,不坑老师有更好的东西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