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让识字教学浸润文化的气息|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4-1 2144

内容摘要:让识字教学浸润文化气息,实现识字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主要方法:1、依据字理识字三法(“一个家族的字”──形声字举一反三识字法、依据字形猜测字意,理解文字内涵──新“加一加”识字法、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形近字──讲故事识字法);2、在生活中识字“三步曲” ;3、“汉字开花”,联想识字。

关键词:识字教学 浸润 文化气息

一、问题的提出

提出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觉得非常奇怪:文字不就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吗?学习文字不就是在学习文化吗?让识字教学浸润文化的气息,是不是故弄玄虚啊?

请看下面一则教学案例,这可能是大家都常用的一些识字方法:

师:请你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这些生字?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好”字:“女”字加上一个 “子“字,就是“好”字。

师:这种方法不错,能帮助我们记住字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我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丁”字,“灯”字减去火字旁就是“丁”。

师:“减一减”的方法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识字方法。

生:我用编口诀的方法来记“碧”字: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拉家常。

师:真了不起,这个口诀押韵上口,形象生动,大家要多用这样的办法来识字。

乍看这些方法,似乎没有什么不妥,然而仔细一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不足:“加一加”“减一减”“熟字记生字”这些方法容易造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现象,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汉字的反映主要是对字形的直观反映,虽然他口头上能说这个字是由哪一个字和哪一个字加起来的,或者说哪一个字减去哪一个字是哪个字,然而可能一转背就忘了这个字的读音了。至于“碧”字的口诀,虽然朗朗上口,却与“碧”字的字音和字义相去甚远。许慎的《说文解字》是这样注释的:碧,石之青美者,从玉、石,白声。

如果说上述的识字方法还可以理解的话,下面一则案例则令人啼笑皆非了。这是一位教师上《欢庆》这一课时的识字教学片段:

在学生认读了生字的音节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怎么记这些字的字形。

生:我这样记“庆”字,广场上有一个大人就是“庆”。

师:这个办法好。

生:我记“献”字,“南方有一只猎犬”。

师:南方有一只狗,狗就是犬。

生:“帜”字,毛巾围着一只鸡。

生:“曲”字,太阳被射了两箭。

……

以上所述识字教学的片段,反映了我们教学工作中对识字教学的一种误解:简单地想办法记住字音和字形,而对于汉字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意蕴却只字不提。长此以往,学生虽然知道了汉字的字音字形,却不清楚它丰富的内涵,这对于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一种缺失。特级教师张庆指出:“我们不能仅把汉字看作人们用以交流思想的书面符号,汉字本身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根,对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我们称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为母语,就表明我们的汉语言文字好象母亲的乳汁哺育着我们炎黄子孙。教识字不光是教给孩子一种工具,还要激发孩子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①可见,上述的识字教学是不恰当的。

据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惊天地,泣鬼神。的确,汉字的表意性,使她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灵动的美。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静静地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和生命的灵动。“ 汉字的形体,集形、音、义于一身的特性,汉字的构词能力等等,无不体现了汉字的综合功能,它是中国人综合思维模式的产物,即重在整体把握。汉字非常适应汉民族望文生义的理解习惯和依形联想的思维方式,体现了整体性、稳定性、直感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一安排,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学生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有没有情感态度的要求呢?我们认为,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涵这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再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③

让识字教学浸润文化气息,正是为了实现识字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而提出来的。

二、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依据字理识字三法

“字理识字”是九十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贾国钧老师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汉字的构字依据和演变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主张教独体字(象形和指事文字)运用“溯源──对照”的模式,找到它所像的物体和所指的事物,然后了解其字形是怎样演变来的;教合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运用“分解──溯源──组合”的模式,先将其分解成几个基本意义单位,再找到它的本来意义或表字的读音,最后了解其组合起来表示的新的意义和读音。在小学生中,一般不讲转注和假借的字理。

我在教学中,依据字理识字的原理,主要运用了下面三种教学方法:

(1) “一个家族的字”──形声字举一反三识字法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形声字约占70%。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来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生字,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我在教学中将声旁相同的汉字称作“一个家族的字”。而且告诉学生,一个家族的字,声旁相同,形旁表示的是什么,那么这个字就与它有关。随着例如我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要求书写的字中有一个“浇”字,学生一看是“氵”,马上就反应过来,“浇”与水有关,所以是“氵”。按照同样的原理,学生明白了“烧”与火有关,“绕”与丝线有关.这样,我们通过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学生一下子就认识了五个生字,而且大略知道了这些生字的意义,这对于他们避免写错别字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他在写的时候会联想到这个字与自己写的内容的关系,而从字列中选择合适的字。

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偏旁表示的含义。学生了解了偏旁的含义后,就能根据字形去理解字了。例如:

“冫”古字“冰”,意寒冷;

“礻” 示,与神祗、祭祀、宗庙、祸福有关;

“宀、广”房屋,作意符与房屋或居住有关。

……

(2)依据字形猜测字意,理解文字内涵──新“加一加”识字法

在学生用“加一加”或“减一减”识字的时候,不要简单地进行加减,而应该让学生经过思考尽可能地说出与字形相关的“加一加”来。如“肤”字,要让学生能说出“月字旁”是形旁,表示与身体有关;“夫”是声旁。“月字旁”加“夫”字,就是皮肤的“肤”。其实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是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如在学习“穷”和“富”这一组反义词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字形想想:字意与字形有什么联系。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他们说“穷人哪怕用尽了力气,也只能住山洞,因为‘穴宝盖’表示的是洞。‘穴宝盖’加‘力’字就是‘穷’。”“古时候的富人的标准一定是有一间大房子,因为宝盖头表示房子,有人口,有田地。一房一口一田加起来就是‘富’字。”

(二)在生活中识字“三步曲”

只要你走上大街,你的眼里就会充盈各种招牌、广告、警示。孩子们每天都要从街上经过,他们的眼睛会好奇地看着窗外的世界,他们也会看到那些东西。可是,他们并不在意,也不知道那些字说的是什么。于是,我们开展了“汉字就在我们身边”的识字活动。要求学生认认他所见到的招牌、广告甚至是物品的名称,把自己喜欢的记下来,再带到学校与大家一起识字,一起交流。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唱响了“生活识字三步曲”

1.“山是山,水是水”

在认识“招牌”之初,我也仅仅想到只是让学生识字,关注的重点只是语文的“工具性”,所以活动开始的时候,我们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字形和自己的熟悉程度上。如下例:

师:看,这是刘哲语为我们带来的广告牌。谁认识?

生:“田田超市”。

生:我知道“田田超市”在新区转盘。

师: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

可以看出,这样的识字活动停留于最“原始”的阶段,就“事”论“事”,学生所得到的是最肤浅的印象,但是他们对于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精妙并没有体会到。招牌、广告中蕴涵着很多中国传统的思想与文化。如果能在识“招牌”的时候让他们有所体会,那么对于“招牌”这个活生生的“教材”才算运用到极致。

2.“山不是那座山,水不是那条水”

谁也不会否认,汉字是一种文化,在汉字学家的眼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有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因此,识字就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识字,识字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随着招牌广告越认越多,我们的认知范围也越来越广。在认识招牌广告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通过识广告招牌,了解汉语的妙用

师:这是李钰为我们带来的一个广告。谁认识这个广告?

生:“给你好看”。

生:我看到过,就在我们学校前面的红绿灯那里。

生:我知道这个广告是霓虹灯的广告。

师:你知道什么是霓虹灯吗?

生:霓虹灯就是各种颜色都有的彩灯。

生:霓虹灯的颜色能够不断变换,非常好看。

生:霓虹灯就是各种颜色都有的彩灯。

生:霓虹灯到了晚上就亮起来了,很漂亮。

师:对啊,霓虹灯非常漂亮,非常好看,所以制作霓虹灯的人才说要──“给你好看”(学生读)。可是,你们知道这句话还在什么时候用吗?

生:(摇头)

师:(心里有些意外,学生对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并不知道。)这句话有时也有让谁下不来台的意思,可是霓虹灯公司却把它作为自己的广告,因为人们对这句话很熟悉,读了这个广告,自然就不会忘记了。当自己要做霓虹灯的时候,就会想到去找这家──“给你好看”的制作公司了。

生:(点头)

﹡认识广告招牌,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

有一位南斯拉夫学生说:“中国字,太棒了。”他发现了“钱”与“情”字的奥秘,他说:“中国人感情多么丰富,光和心有关的字,就200多。其中的字拆开看,特有意思!比如‘憔悴’就是心‘焦’了,心‘快死’了;比如‘慎’,心里认真一点,就谨慎了,心里一解放,不认真了,就变成松懈的‘懈’了;再比如憧憬的‘憧’,童心就充满希望,老了希望就少了。关于‘钱’的门道就更多了,‘钱’字拆开看,是‘金’和‘戋’的组合。‘戋’,字典解释:少,细微。从字义上看,‘钱’,就是少量的金属,‘钱’属于金属世界,冷冰冰,硬梆梆!“情”属于心的世界,又热又软。‘钱’是无生命的,‘情’是有生命的。”他又解释:“世界的精彩也在这里:‘钱’和‘情’虽然处于两极世界,可是,这两个字在监狱里却变成一个世界。监狱的犯人大多因为这两个字,而走到了一个共同的空间。有生命的人创造了无生命的东西,又主宰了有生命的人。这是人的可悲!”他连呼“中国字,太棒了!太──棒──了!”听听这位外国人对中国汉字赋予的深情的人文情愫的解释,我们能不感到愧疚吗?问一问我们自己,对汉字、汉语是否也有那么热爱的深情?

师:每天吴老师都在想:今天小朋友们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惊喜呢?哦,真的有,这就是苏榆凯小朋友带来的惊喜。

生:“鸡年吉祥”。

师:苏榆凯小朋友能给大家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这句话吗?

生:是在我家的台历上看到的。

生:什么叫“鸡年”?什么是“吉祥”?

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

生:每一年都有一种动物,是什么动物这一年就叫什么年。明年的动物是鸡,所以叫“鸡年”。

师: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像鸡这样来代表一年?

生(七最八舌):龙、虎、蛇、羊……

师:(简要介绍生肖的来历) 你是属什么的?

生:属虎的。(绝大部分孩子是虎年生的,少数属猴)

师: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属什么的吗?

生:(摇头)

师:回去问问,明天来跟大家说说。(引导学生关心父母)

刚才还有小朋友问什么是“吉祥”,你来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生:“吉祥”就是舒服。

生:“吉祥”就是希望别人好。

生:“吉祥”就是对别人说的希望别人好的一句话。

师:不错,“吉祥”就是祝福别人吉利,运气好,这是咱们中国过年时爱说的一句祝福的话。那么,过年的时候,你要对谁说“鸡年吉祥”?

生:我要祝爸爸“鸡年吉祥”,万事如意

生:我要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鸡年吉祥”!

生:我要祝哥哥“鸡年吉祥”,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在这一教例中,我注意了 “认知──理解──运用”的逐步深入,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一些中国传统 ,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认识广告招牌,了解生活常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认读,学生对招牌广告表示的意思基本能猜出七八来。例如,“乌鱼庄”肯定是以“乌鱼”来作为自己的特色;“布艺世界”是做窗帘的,“天立鱼火锅”是位于“天立花园”附近的一家火锅馆子。“顾名思义”,招牌与广告总是带着人们美好的心愿,蕴涵深刻的人文内涵。相信长此以往,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3.“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

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课堂,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不管怎样处理学生写来的各种招牌,都是一个目的,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把自己在课堂中认识的字回归于生活中。因此,我不仅注重让他们认识带来的广告和招牌,还开展了“你认识的招牌”的汇报活动。只要愿意,都可以上讲台向大家讲讲自己认识的招牌,为学生识字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细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进而提高其学习的品质。下面是一个很平常的汇报的场面:

我昨天放学回家的时候,看见路上“光大医院”的招牌。

我妈妈工作的单位名叫“泸州晚报”。

我星期天和妈妈逛街的时候,看见了“松宝宝”的枕头。

……

在学生汇报中提到的物品名称、招牌、广告中既有他们在教室里认识的,也有自己问家长而认识的。应该说,我们班上已经有了一个识字的良好氛围,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去留意身边的汉字,自己在课堂里学到的汉字也派上了“用武之地”。今后,他们还会留意到身边的另外一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如人们用错汉字的现象,还有各种生动有趣的广告,各种公示、布告、广而告之等等。只有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的才是学生掌握的最有效、最牢固、最实用的语文知识。

(三)“汉字开花”,联想识字

“汉字开花”是我在陈树民老师的《“汉字开花”,引发“联想”思维》一文中看到的这个称呼,“所谓‘汉字开花’,就是在‘识字活动’课的过程中,老师为了充分发挥汉字的联想功能、提高课堂识字功率、开发学生的潜能,根据汉字的特点二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一个小小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活动,只作为整个‘识字活动课’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小小的插曲。”“所谓‘汉字开花’,就是引导学生以自己认识的某一个汉字为‘中心球’展开联想,发展思维,向四面八方发射,就像一朵绽开的花,花瓣向四周展开一样。只要是与这个字有关的事物都可以说。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突出识字这个重点。”④

这种识字方法的价值和意义不在这里赘述,我觉得它还能以小见大地引导学生触摸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是孤立地让学生识字。在我的识字教学中,也常常在使用这种方法。下面是我们的一个教学片段: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你想对它说什么。

生:我不认识那个字。(学生指“讷”字。)

师:谁能用形声字的规律来猜猜它读什么,它的意思可能是什么。

生:我想应该读“nà”,因为我想到了“纳米”的“纳”跟它是一个家族的。

生:我也觉得应该读“nà”,因为我妈妈给我说过好多有“内”的字都读“nà”。

生:这个字是“讠”,我想应该与语言有关。

师:你们猜得不错,这个字的确读“nà”,它也的确与语言有关,表示不大会说话,在这里指说话谨慎。如果老师把它变一下偏旁,你们再来猜猜它的读音和意思。

(板书“钠”)生:“nà”,与金属有关。师:这是一种金属元素。

(板书“呐”)生:“nà”,与嘴巴有关。师:是指大声叫喊。

(板书“衲”)生:“nà”,与衣服有关。师:既是指衣服的补缀,也指和尚穿的衣服,和尚用来称呼自己,叫自己“老衲”。

生:我想这句话里的“敏”是敏捷的意思。

生:行是指行动吧,因为我们前面学过一句话“知之不若行之”里面的“行”就是指行动,指自己去做。

师:孔子在这里告诫弟子: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敏捷。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我们在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文化的气息,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那么,我们就能当之无愧地说:在传承文化的接力中,我完成了我应该完成的任务。

注释:

①张庆《我的小学语文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②李秀琴《从中西文字体系看汉字文化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哲学史》1998年第4期

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④陈树民《“汉字开花”,引发“联想”思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19年12期

参考文献、书目:

1.张庆《我的小学语文观》江苏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3.陈树民《“汉字开花”,引发“联想”思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19年12期

4.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

5.《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在这,不坑老师有更好的东西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