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发现,还识字教学于精彩|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4-1 437

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人生聪明识字始,汉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识字教学历来就是一个难点。从古至今,对识字教学的研究,尤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一刻也未停止过。仅就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就出现了30多种识字教学经验。在这些实验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是最具有影响的,在“小语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外,还有“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等,也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面对众多的教改经验和异彩纷呈的教法,我们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那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理解和实践这一理念呢?

一、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儿童在入学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言语能力。他们通过口头语言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语汇和简单的生活用语,为汉字的学习和阅读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识字(一)口耳目》一课,共有12个生字。这些字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在生活用字中经常见到,教学时,打破以往一个字一个字教学的惯例,而是利用课件把12个字全展示出来。然后提问: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想一想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朋友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自己认识的一些字。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而是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识字教学初始阶段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再比如:呈现一个汉字,儿童对其形状的辨认经历的认知过程是:①先整体后局部,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②先轮廓后内涵,即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③先上部后下部;④先左后右;⑤先熟悉后生疏。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就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来考虑,为儿童探求新知识提供可能。内容上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有浅到深;教学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

汉字的特点及自身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椐,简称字理。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椐进行汉字教学。这是我国传统的识字方法。从东汉徐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王筠的《文学蒙求》等诸多识字教本,都是依据字理来解析和识记汉字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也是根据字理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小学阶段,运用字理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类字的教学:

1、象形字的教学。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教材的识字内容也是遵循了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编排的。如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日、月、火、木、禾、竹”等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而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如“木”“禾”等字。教学时,利用这类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了。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重点指导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会意字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会意字也很容易掌握。譬如,学习“灭”字,我们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火),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它的音形义应刃而解。

3、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最多,接触最多的就是形声字。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教学时,可以通过加减偏旁和换字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新字。如:“青、请、清、晴、精、睛、静”“包、泡、炮、抱”。成串的比较会让学生在字义、字形和字音方面产生联系,快速的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法,体现识字教学的多元化

目前,存在于教学实践中的识字方法很多,比如图示法、演示法、表演法、绘画法、游戏法、故事法、猜谜法、编顺口溜法、比较法、联想法等。这些方法为识字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为我们教学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但是,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握这样几点:①要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而不仅仅拘泥于某一种;②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提倡改革创新;③方法的运用应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为目的,不流于形式。总之,识字教学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注重识字方法,开拓识字渠道,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

1、变换角色,让学生主动识字。识字教学要改变或避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互换角色,给学生创设主动识字的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比如,在生字教学中,我们不是一一领读,而是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自己会认,鼓励学生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的过程完成识字任务。这样的教学实践,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

2、利用多种手段,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实践证明,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小猫种鱼》一课的生字“玉”和“土”时,教师先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画了什么?然后练习读出“玉”和“土”的字音,最后指导写这两个字。在指导写这两个字时,老师并没有领着学生一笔一画地去写,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写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学生说:“玉”字是“王”字里加一点,另一个学生说:“土”字是“王”字少一横,还有的学生说,“土”字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从这个教学案例看出,利用有效的手段,能点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改变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手段有:挂图、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表演、绘画、音乐等等。

3、拓宽识字渠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作为母语教育,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说生活是知识的海洋。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空间识字,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时要考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学生可以利用的识字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校园里的墙报、师生的姓名、社会上的广告牌、建筑物的名称、商品的标签、实物名称、各种图书、电脑、网络等,都能成为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必将使学生跨入更大的识字乐园,也必将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有更多、更新奇的发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科学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既积淀了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的宝贵经验,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我们走进新课程,改革识字教学的新航标,是使用新教材,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的能力,还识字教学于精彩。

在这,不坑老师有更好的东西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