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单元独当之任,学习积累精妙语言|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508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组4篇课文文体不同,内容故事各异,表达形式悬殊,然而其共同点是语言的精妙、语言的艺术性突出。在一般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把握单元的这一特点,学习、积累课文的精妙语言是本单元与众不同的独当之任。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组4篇课文,《杨氏之子》是文言体的轶事小说,《晏子使楚》是一则出访故事,《半截蜡烛》是短小精悍的剧本,《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课文文体不同,内容故事各异,表达形式悬殊,然而其共同点是语言的精妙、语言的艺术性突出。在一般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把握单元的这一特点,学习、积累课文的精妙语言是本单元与众不同的独当之任。

一、解读教材,始终感悟精妙语言

(一)《杨氏之子》——紧盯“聪慧”,感悟精妙语言

《杨氏之子》描绘了一位九岁孩童与客人孔君平笑谈的经过,孩童那机智巧妙的应对令人拍案叫绝。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孔君平逗笑说“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好一个“应声答曰”!应声而答,孩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答如流,机敏聪慧至极。好一个“未闻”!未闻,从来未听说,也甭管事实是非曲直,反正我未闻是实,未闻之事,可能有也可能无,用语到位而不越位,十分贴切。好一个“夫子家”!“夫子家”对“君家”,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丈,你施之以礼,我还之以尊。好一个“孔雀”正对着“杨梅”,“果”正对着“禽”,实在是聪慧过人。

(二)《晏子使楚》——紧扣“应对”感悟精妙语言

晏子出使楚国,因其身材矮小,楚王不开城门,而在城门边开了个小洞欲让晏子钻洞而入,注意,是门边小洞。按习俗,那小洞分明是狗的通道。进还是不进?如何应对?进了自己便成了狗,颜面尽失;若不进,又该如何下台阶?晏子毕竟是语言高手,他巧舌如簧——“访狗国才进狗洞”,实在是妙不可言:若一进,楚国变狗国,楚王自然便是狗王。不费吹灰之力,就迫使楚王大开城门,晏子体面而入。见了楚王,楚王见晏子相貌不扬,又以齐国“没有人”来相讥。晏子呢,先扬后贬,扬的是:齐国人挥手如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可谓“人满为患”。贬的呢?自己最不中用,一句“下等人访下等国”的妙言迫使楚王只得尴尬赔笑。宴席间,楚王故意设局“以齐人盗”再次侮辱晏子。晏子厉言正色“淮南柑橘淮北枳,皆因水土不同”,同理,齐人在齐安居乐业,到了楚便变良为盗,也许也因“水土不同”吧。一个类比,强使楚王只好赔不是。

本文围绕“侮辱—应对—结果”一线,其应对之精华集中在“访狗国进狗洞”“下等人访下等国”“淮南柑橘淮北枳”上,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细细理解。“三寸不烂之舌胜陈兵百万”,这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魅力。

(三)《半截蜡烛》——品味对话,感悟精妙语言

《半截蜡烛》是剧本,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时,教师应引导他们感知剧本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推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对话也好,唱词也罢,其本质均是语言。本剧本情节为:伯诺德夫人在半截蜡烛中藏情报—德军点燃蜡烛,伯诺德夫人吹熄—德军重新点燃蜡烛—大儿子杰克想端走烛台—德军一把夺过烛台,危机即将爆发—小女儿杰奎琳请求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德军应允—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真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幼的杰奎琳靠什么智胜?靠的是精妙语言。一句“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便化险为夷。在博得军官的应允后,再一句“(笑容像百合花一样)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再次巩固了胜局。“司令官先生”,妙在满足了鬼子军官的虚荣心理;“天晚楼黑”妙在合情合理;“可以吗”妙在询问商量,让人感觉备受尊重;“异常可爱”的眼睛、“笑容如花”的纯洁妙在以姿助言。此之精妙,一下子勾起了作为父亲的鬼子军官对自己女儿的思念与怜悯,唤醒了鬼子军官为人之父的良知,击中了人性中最柔软的父女情怀。

(四)《打电话》——欣赏幽默,感悟精妙语言

《打电话》是相声,相声雅俗共赏。相声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其实质仍是精妙的语言。《打电话》中“……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令人忍俊不禁,扑哧喷笑。“……楼上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啰唆透顶,让人不胜其烦。“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十足的婆婆妈妈,难怪七点一刻的演出,电话打到了八点半。相声那让人“共鸣共振”的语言,活脱脱、硬生生、极度夸张地抨击了生活中的啰唆现象,难怪能那样魅力四射。

本组课文,《杨氏之子》语言之妙在于贴切、得体、诙谐逗趣;《晏子使楚》语言之妙在于以退为进、表面贬己实为贬人、巧用类比;《半截蜡烛》语言之妙在于满足对方心理、以“姿”助言、以“诚”动人;《打电话》语言之妙在于啰唆、夸张、嘲意浓浓。教学本组课文,要以“精妙语言”这一主线为经,以每篇课文特色语言为纬,引导学生既感受到本组课文整体语言的精妙,又感受到每篇课文不同文体、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各自精妙的特色。

二、设计教学,凸显学习精妙语言

以《杨氏之子》为例。

(一)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首句总领全篇,“甚聪惠”统照全文,后四句叙事,详写杨氏之子的“设果”与“应答”,凸显“聪惠”的丰富内涵。全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

(二)学情分析

本篇文言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能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文言文终究晦涩难懂,不仅难读,而且难懂。为此,本课教学,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弄明白每句话大体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三)设计思路

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培养他们乐于主动学习、积累古诗文的兴趣。因此,本课设计的一个宗旨是以趣为先导,以方法为辅助,以能力为目标,通过朗读、感知、领悟、积累、表达,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精妙语言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目标

1.会认“惠、曰、禽”等3个生字,会写“梁、诣、禽”等6个生字。

2.能注意停顿地、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联系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积累运用部分文言名言警句,初步体会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和熟读,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初步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大体疏通文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六)教学过程

1.导课——巧用姓氏,质疑激趣

(1)以姓氏导入,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特别注意:“子”,统称孩童,未必一定指儿子。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读通——初读课文,感受韵味

(1)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文,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纠正读破的句子。

生字读音:梁、惠、诣、乃、曰、禽;多

音字的读音:为、应。

重点指导学生读通以下句子:

①“孔君平/诣/其父”;②“孔/指以示儿/

曰”;③“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第③句的朗读极难,可引导学生联系“此是君家果”,感悟“君家”对“夫子家”,“果”对“禽”从而突破这一朗读的“硬骨头”。)

(3)借助停顿,引导学生初步读出节奏,

学习读出韵味。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知意——疏通课文,熟读成诵

(1)结合注释,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一讲。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对故事进行合理想象拓展。

(4)指名把整个故事说一说,适当加些自己的想象。

(5)练习诵读,优生尝试练背。

4.品趣——学习体味精妙语言,感受聪慧

(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小组讨论:说说哪些地方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慧?

(3)全班交流。

①会听——能听出孔君平的“话中话”,孔是拿他的姓开玩笑的。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是:你姓杨,“杨梅”也“姓”杨,看来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喽!

②反应快——对方话音未落,他就反应过来,可见是脱口而出、对答如流、不假思索。

③会说——您用我的姓开玩笑,我也用您的姓做文章。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君”对“夫子”非常得体。

——“未闻”,可以读出小孩的说话得体、懂礼貌。这样回答,既“回敬了孔君平,又不失礼节!

比较: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岂是汝家之禽?

“未闻”,是我没听说,不管事实如何,反正我没听过,说话留有充分余地。“岂”,难道之意,是反问,咄咄逼人,使逗笑诙谐尽失,不符合课文基调。

④有教养——“为设果,果有杨梅。”至少摆设两种水果。可以从中读出小孩热情、大方、聪明活泼。

5.得言——运用精妙语言,初步体验魅力

(1)学生根据提示试着把白话文改写成文言文。

①你吃饭了吗?(汝饭否?)

②望能得到你的回复,万分感谢!(静候回音,不胜感激!)

③拔河比赛,我们班获得了第一名,大家都很高兴。(拔河之赛,吾班荣居榜首,皆欢;拔河,吾班冠,皆欢。)

(2)根据提示说说名言警句。

①君子应该成全他人的好事。(君子当成人之美。)

②骄傲自满会带来损失,谦虚谨慎会获得好处。(满招损,谦受益。)

③不管多聪明的人,即使多次考虑,也难免会出现个别错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④走千里的路,都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根据情境选择名言警句填空。

①在玩捉迷藏游戏中,“狡诈”的小明虽然躲藏得十分严密,但(),最终难逃我的

火眼金睛。

②(),我们要记住这次教训,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戒骄戒躁。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进一步阅读《世说新语》

三、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已进入第三阶段,它的编排是:一个学期一次小的综合性学习,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本组教材安排的是小的综合性学习,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在单元导语中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其次,精读首篇《杨氏之子》,篇末进行综合性学习提示:注意发现、积累并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再次,把精妙语言的综合性学习贯穿在“口语交际·习作”的《劝说》《发言稿》中,贯穿在“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中。尤其是展示台,它是综合学习专门的展示天地。

这样安排的基本特点是专题性、集中性,即本次综合性主题是学习精妙语言,与4篇课文内容一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精妙语言的综合性学习可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妙的生活语言

报刊、微信、微博中的精妙语言到处可见。曾有一段时间,先是绿豆贵得出奇,于是报纸上出现了“豆你玩”的题目,后来生姜贵得离谱,于是又有了“姜你军”的报道,接着大蒜又贵得夸张,于是又有了“蒜你狠”的字样,再后来,白糖又贵得惊人,于是又有了“糖高宗”的调侃。这些生活语言鲜活形象,幽默逗笑,富有生趣,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捕捉。

2.精妙的应变语言

特殊情境、特殊场合、特殊的事件中,有些精妙语言让人耳目一新,过耳不忘。一次一位时髦女生上台演讲,大概是为了突出身段的曼妙,她穿了一双特高的高跟鞋,也许是因为紧张,也许是因为兴奋,刚上台便摔倒了。台下一齐响起了喝倒彩的掌声。这位女生不卑不亢,非常礼貌地鞠了一躬:“我为大家热情的掌声所倾倒了”,随即台下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掌声,是对巧妙语言的由衷敬佩。《纪晓岚巧答免一死》也是精妙语言的典范。一日乾隆皇帝问纪晓岚何为忠孝,纪晓岚对答如流:“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合起来,就叫忠孝。”乾隆皇帝把脸一沉说:“好!朕赐你一死。”结果过一会儿纪晓岚又回来了。乾隆问:“大胆,纪晓岚!朕不是赐你一死吗?你为什么又回来了?”纪晓岚说:“皇上,臣去死去了,我准备跳河自杀,正要跳河,屈原突然从河里出来啦,他怒气冲冲地说‘你小子不混蛋吗?想当年我投汨罗江自杀的时候,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当今皇上皇恩浩荡,贤明豁达,你怎么能死呢!’我一听,就回来了。”最后,乾隆皇帝不得不解嘲说:“好一个纪晓岚,你真是能言善辩啊!”

3.精妙的典故语言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精妙语言的典故浩如烟海,可引导学生搜集品味,汲取营养精髓。如唐伯虎的《蟠桃献寿》图题字。在高朋满座的寿宴上,画毕,唐伯虎顿了顿笔题上了一句“这个老娘不是人”,众人看了大惊失色,此时他慢悠悠地题上第二句“好像南海观世音”,众人脸色由阴而晴,不料他题上第三句“生下令郎是贼子”,大家一片惊愕,唐伯虎不慌不忙题上第四句“偷来蟠桃献寿星”,随即客人无欢呼鼓掌,为生日祝寿增添了无限生趣。

4.精妙的诗歌语言

经典的、流传广泛的诗词或歌词,语言往往精妙。

如汪国真的《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

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

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

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

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又如余光中的《乡愁》等,这些像珍珠般华丽而高雅、富有内涵的诗歌、歌词,对孩子语言的影响,对孩子审美情趣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诵读、积累之,能使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5.精妙的哲理语言

有的文章充满哲理,能发人深省。有一文叫《母亲不是圣人》,大意为:而我家较穷,前年母亲生日那天,我备了薄礼,妈妈不太在意。而姐姐家富裕,给妈送的是厚礼,妈妈特别高兴、得意。母亲对大姐的亲热,刺痛了我的心。

去年,第二年,母亲生日时我不再回去,只托哥哥带了点礼物给母亲了事。

今年,明天,又是母亲的生日,我依旧买了点礼物,托哥哥带给母亲。可是哥哥却不干,说:“去年妈的生日你没回去已经不好了,明天你再不回去,大家还以为你对妈有意见呢。”我说:“我就是对妈有意见,她对大姐好,对我不好。大姐钱多,能讨妈的欢心;我钱少,讨妈嫌。”一气之下,便把东西拿回了家。

我刚回到家一会儿,哥哥就追来了。他买了很多东西送给我,比我买给母亲的还多得多。我说:“你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哥哥不说话,放下东西,拿起我给母亲的礼物就走。我送哥哥出门,一直到楼下的马路边,哥哥这才说:“以前我来你这里,你最多送到门口。这回破例送我到马路边,是不是因为我这回买的东西多,你就陪我多走几步路?”我无言以对,心想,还真是这个缘故,哥接着说:“平凡的母亲也会受名利影响,哪个女儿给她东西多,她就会亲热一点。我们的妈不是圣人……”我的泪水无声地流了出来……

类似充满哲理的美文佳作,不仅对语言的学习大有裨益,甚至能深深地触动人的灵魂。在综合性学习中,应当潜心引导学生耳濡目染。搜集这些材料的途径有网络、书籍、报刊、微信、微博等,搜集的途径多种多样,积累的形式也要丰富多彩。

选自《小学语文》2019年1-2月刊

在这,不坑老师有更好的东西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