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教语文,翼然一笑是生命──有感于武凤霞老师执教的《生命生命》

作文 2019-4-3 1574

得知武凤霞老师来乐陵,甚是激动,听说要执教《生命生命》一课,不仅为她捏了把汗,生命这一话题离四年级的学生太远,太深奥,挖得过深理解不了,挖不到位又很难出彩,定然是平淡无奇。不过越是这种课越能看出教师的水平,带着种种猜测,我走进了会场。

这是一节没有精心演练的课,会场上才见到学生,课前只有短短几分钟的交流;没有精美课件的渲染;但就是这节最“原始”、最“传统”最“简单”的授课方式,使在座的学生和教师产生了心灵共振,整整两节课的时间内,会场上不时发出一阵阵掌声和由衷的笑声,一股浓浓的春意扫走了人们身上的寒意。

一、诱导学生“用心灵去诵读”

“培养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要达成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基本切入点,也是启发学生理解文本的有效途径,而作为一线教师我很明白,并不是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做到,虽然看是简单。

课始,仅就《生命生命》这一课题,武老师就让多个孩子反复诵读,指导读法。仅指导“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一句,武老师便用了引读、对比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来点拨引导学生,不厌其烦,指导的过程清晰可见,效果令人赞叹。

二、启迪孩子“用心灵去研读”

武凤霞老师用“读文后哪些是你没想到的?”这一个问题统帅全文,依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出“香瓜子”、香瓜子怎么让你没想到?

苏琦答:“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必须经过光合作用,这没阳光,香瓜子却生根发芽了,让我没想到”。这其中有诸多的细节和层次,不再一一列举。

三、鼓励学生“用心灵去倾诉”

新课改以来,人们片面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缺失,是语文失去了语文味,而武老师恰恰注意到了这一点,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统一。比如:请学生写生字“欲望”一词,学生把点写成捺,马上领请一名学生上台纠正,当第二个笔顺出现错误时,武老师马上给予指正。“啊”的不同读法武老师也作了讲解。

武老师让学生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出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短短七八分钟内,生命便诞生于学生笔下,那样清新、那样令人震惊,会场上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标点符号的应用令很多学生头疼,武老师偏偏设计了给《生命生命》加标点,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竟然说的异常精彩,谁能否认学生对标点符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用心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

我们的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一改教师一统天下的课堂模式,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由演员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引领者、倾听者、欣赏者、鼓励者等等,学生则从道具定位于学习者、发现者、创造者、探究者等等,武老师践行了这一理念。如:写“欲望”一词的男生把字写的极大又错,武老师生怕对男孩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居然多次把展示的机会留给了他。

我心愚钝,认为“用心灵诵读,用心灵研读、用心灵倾诉”是武老师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她着眼整体、思路清晰、依次渐进,纵观整堂课,科学的预设自然的生成,教法简单却极富实效,一个半小时内始终热情洋溢,笑容可掬,伴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挥动右手,与学生共同演奏着一曲振奋人心的生命乐章!

在这,不坑老师有更好的东西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