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活动设计|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569
本课活动设计通过阅读谜语诗,初步学习用诵读表达自己对情感和语言的感受,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绘画、文字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活动所得。

一、活动主题

感受谜语诗。

二、活动背景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整首诗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谜语诗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可自然引发学生的思考、感受,进而引导学生表达。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听故事,感受谜语诗诗中有谜、谜在诗中、亦诗亦谜的特点,养成认真、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

2.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谜语诗,初步学习用诵读表达自己对情感和语言的感受。

3.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绘画、文字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活动所得,学习与人合作学习,锻炼与同伴交流、讨论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1. 听一听,猜一猜。

【学生活动】

(1)听教师讲有关谜语诗的小故事,猜一猜谜语诗的谜底。

参考故事:

故事一:传说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有一天与黄庭坚、秦少游结伴去游西湖。秦少游吟出一首谜语诗:“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苏轼已猜到这是什么,却佯装不知,笑着问黄庭坚。黄庭坚明白苏轼的意思,于是随口说道:“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走,归时摇橹还。”苏轼诙谐地说:“你们二位有船有房,想必过得不错,与你们相比,我可寒酸多了──我有一张琴,一根琴弦腹中藏;为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原来他们三人作的是谜语诗,而且是同一个谜底:木工用的墨斗。

故事二:王安石任宰相时,一位老木匠为他设计了一套宅院。老木匠拿来模型请王安石过目。王安石看后频频点头,但又在模型的后花园墙壁正中处题了首诗:倚阑干柬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老木匠思讨片刻,恍然大悟,立即修改了模型。王安石再看,果然更加满意。原来这是一首谜语诗,每句的谜底都是“门”字。意思是请老木匠在后花园加个门。

故事三:郑板桥弃官后,一日来到扬州字画社,恰逢一些文人墨客正饮酒助兴。此时,他又渴又饿,见屋内木炭炉上的一把铜壶里水已翻腾,便伸手提壶要冲茶。忽听一阵哈哈笑声,众雅士中的一位长者道:“新来的先生请听着,想喝茶不难,要知我们有个规矩,喝前须赋诗一首。请以你手中铜壶为题,若赋得好诗,莫说是茶,即便是酒也由老身包了。”老者话音刚落,郑板桥微微一笑,即吟道:口小腹大鼻耳高,烈火烧身称英豪,量小岂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涛。众文人一听目瞪口呆,当众人得知此人是郑板桥后,都拱手相敬。

故事四:明朝时代,海南出了一个状元,叫伯畴。人称“海南才子”。有一天,他路过一家酒店门口,店主央求他为酒店赐个吉利。伯畴微笑自若,握笔在手,略思片刻,然后大笔一挥,写下了七绝一首:一轮明月挂半天,淑女才子并蒂莲,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人们都在啧啧称赞伯畴的诗句优美,却有人大喊道:“不,不但优美,你们看,‘一轮明月挂半天’,不正是‘有’字吗?‘淑女才子并蒂莲’,分明是‘好’字;‘碧波池畔酉时会’,是‘酒’字;‘细读诗书不用言’,是‘卖’字无疑。”“呵!有好酒卖!”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2)以小组为单位,两人或四人为小组猜一猜故事中的谜语诗。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前准备有关谜语诗的故事,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猜谜,引导学生学会交流。

2.读一读,背一背。

【学生活动】

(1)收集谜语诗,选几首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背一背。

参考谜语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谜底:风)

疑是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谜底:月)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山藏水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谜底:云)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谜底:蜜蜂)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道春来又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谜底:大雁)

劝尔莫移禽鸟性,翠毛红嘴任天真。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谜底:鹦鹉)

(2)以小组为单位,两人或四人为小组进行分享、展示,互相评价。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前准备谜语诗,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学会互相评价交流。

3.画一画,写一写。

【学生活动】

(1)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一幅谜语诗。

(2)试着写一首谜语诗。

【教师活动】

在教室展示板展出学生绘画作品和谜语诗;组织“赛诗会”,让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谜语诗,进行自我展示。

五、活动总结

谜语诗诗中有谜,谜在诗中,亦诗亦谜,读起来非常有趣。它既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还能让大家在读中去分析,去思考。希望同学们都能喜欢上谜语诗!

在这,不坑老师有更好的东西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