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教学建议|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581
选自统编语文一下教师用书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12个生字的读音需要关注的是:“座、洒”是平舌音,“照”是翘舌音,“虹、兴、镜”是后鼻音,要重点指导。

  字形上,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借助字的特点识记。如,有9个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记。又如,“拿”是会意字,合手为拿。

  (2)辨一辨识记。认识新的偏旁“衤”,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初步了解衣字旁的字的特点。区分“座”和“坐”,了解两个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3)做动作识记。“提、洒、挑”是表示动作的词,可以通过做动作的方法来识记。

  (4)组词识记。本课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举

  例:

  浇:浇水、浇洒   提:提早、提问、提高

  挑:挑食、挑选   洒:洒水、洒下、洒落

  兴:高兴、扫兴   镜:镜子、镜头、眼镜

  拿:拿起、拿手   照:照片、拍照、对照

  2.写字。

  结合“高、兴、成”的书写,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字中写好笔画“点”。指导“到、那”这两个字的书写,可先用方块代替左、右两个部件,引导学生发现左窄右宽的字形结构特点,并指导书写。

  本课7个字书写要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如,那个、那里、来到、看到、高兴、成果、笑着、看着、千万、成千上万。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第一,带有“的”字的复杂短语,比如:“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梳头用的那面镜子”。朗读指导时,可以先从较短的短语朗读,读出事物的特点。再逐层展开读,比如:

  “树上的秋千”——“门前树上的秋千”——“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逐层指导,把词组读正确,读明白。

  第二,长句子的朗读指导。

  ①巩固方法。这篇课文中长句子比较多,前一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读好长句子,在本课朗读教学中要对方法进行巩固和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长句子的正确停顿;

  ②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如,“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是三个连续的动作,通过朗读,感知“我”动作的先后顺序,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训练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理解;

  ③读好长的问句。本课的长句子还以反问句的形式出现,因此,还应引导学生在读好长句子的基础上读好问句,如,“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2.理解运用。

  本课的理解难点是课文第2、3、4段的第二句话。首次出现反问形式的长句子,又是由多个分句构成,学生在理解上会产生困难。

  每一段的第二句话都用了关联词“如果……不就……”来衔接。前面的三个分句分别指向几个连续的动作,比如:第2段的第二句分别写了“提、走、洒”三个连续的动作;第3段的第二句写了“拿、走”两个连续的动作;第4段的第二句写了“挂、坐、荡”三个动作。可以让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每一个分句在写什么。找一找“我”的动作,做一做这些连续动作,感受动作的连续性、承接性。最后的分句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的意思,还可以通过反问形式和陈述形式句子的对比呈现,并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如,“浇花、浇田、挑水、提、洒”等表示动作的词;“飘啊飘、荡来荡去”这样类型的词等。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我”的奇妙想法,读出“我”的想象的大胆与天真。

  “我”想提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从彩虹桥上洒下来,帮爸爸浇田,想拿着妈妈梳头用的镜子到彩虹桥上去照,照着妈妈梳头,想把哥哥的秋千挂在彩虹桥上荡来荡去,让哥哥高兴,这些想法都是立足于生活的,和天空的彩虹形象地相互呼应,并不完全是异想天开。

  3.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最后一题是让学生学习积累“()来()去”形式的词语。从课文第4自然段“坐着秋千荡来荡去”中,学习积累“荡来荡去”,而后迁移积累“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这3个词,可以让学生做做动作,想象画面,感受这一类词的形象感,再通过朗读感受这一类词的节奏感。可以用这几个词说一句或几句话,最后拓展积累这一类词,比如:

  跳来跳去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玩得可欢啦!

  想来想去我想来想去还是不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三、实践活动

  请你学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生活中你有什么奇妙的想法。

在这,不坑老师有更好的东西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