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分奶酪》教学建议|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546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12个生字,读音上,“捡、拌、便”是前鼻音,“帮”是后鼻音,“始”是翘舌音,“让、剩、整”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俩”读liǎ,不读liǎng。

  字形上,根据特点的不同,建议在课文学习中随文识字。

  (1)借助图片识记。如,揭题时,可借助图片认识“奶酪”,随机识记“酪”字。

  (2)借助熟字识记。如,在认识了熊哥哥和熊弟弟后,识记“俩”字,与熟字“两”区分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

  可观察字形,在比较中,发现区别。两+亻=俩

  可联系课文,理解“俩”的意思就是“两个人”,文中的小哥儿俩指的是熊哥哥和熊弟弟。

  (3)借助动作演示识记。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随机识记“拌、嚷、瞧”等生字,可以联系生活,通过动作演示的方法,识记并理解字义。

  (4)借助“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如“始、便、剩”都可以用偏旁组合的方法记忆。

  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复现认读,巩固识记。

  本课字词理解的学习,建议在随文朗读中落实。如,“小哥俩”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找出小哥儿俩指的是熊哥哥和熊弟弟,并联系生活拓展词语“姐妹俩”“母女俩”等,从而理解“俩”的意思就是“两个人”。“拌起嘴来”可借助故事情节,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会怎么说。“嚷着说”“瞧一瞧”可以联系生活,借助动作来理解。

  2.写字。

  本课要写的8个字,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特点,归类指导书写。

  “奶、始、吵、仔、咬”是左右结构的字,教师可联系本册语文园地一和语文园地五中的书写提示,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要点,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书写。其中“奶”要重点提醒右半边的书写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急、第、公”是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下两个部件的收与放。教学时,可联系以往写过的字,在比较迁移中指导书写。如“急”可以联系“您、想”,写好心字底;“第”可以联系“弟”,发现上面的“丷”变成了“”,底下的横笔要写得更加紧凑;“公”可以联系“分”字,上部要舒展。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朗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课文中长句子较多,建议在初读检查时,借助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句中的停顿。比如,教师可先范读其中一个长句子“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之后,让学生自主尝试读好另一个长句子“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随后,让学生找找文中其他的长句子,自己练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展示情况,随机指导,帮助学生读好停顿。长句子的朗读要避免机械死板地停顿,同一个句子要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理解,读出不同的停顿。

  另一个重点是能分角色读好狐狸和两只小熊的对话。

  狐狸一共说了4次话:

  第一次:“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可引导学生,问狐狸知不知道它们在吵什么。狐狸来凑热闹,内心怎么想?再抓住句中“小家伙们”的称呼和问号,语调微微往上扬,读出狐狸假装很热心很好奇的语气。

  第二次:“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可以抓住提示语“笑了笑”,引导学生体会狐狸笑的含义,在角色体验中加上动作读一读,表演出狐狸心生诡计,用笑掩饰的神情。

  第三次:“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可以猜测狐狸的目的——为了吃掉奶酪,故意分不匀。前一句是狐狸假装才发现的样子,语速稍慢,后一句是迫不及待想再咬一口,语速可以加快。

  第四次:“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可以借助提示语“笑着说”,引导学生再次体会“笑”的含义,是狐狸得逞之后暗自得意的笑,但它还要理直气壮地狡辩。读的时候可以声量稍放大,读出狐狸假装很无辜很有道理的语气。

  两只小熊一共说了4次话:

  第一次是熊弟弟说的:“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可以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读出小熊着急的语气,语速可以稍快一点儿。

  第二次和第三次:“你分得不匀!”“那半块大一点儿。”“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可以借助提示语,联系生活,模仿“嚷着说话”的样子,读的时候语速稍快,声量稍大,显得很着急。

  第四次:“你可真会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同样可以借助提示语想象心情,读出他们生气的样子,语气可以重一点儿,读出小熊生气和责备狐狸的语气。

  狐狸和两只小熊的对话中,多次出现了感叹号。狐狸话中的感叹号更多代表着自我的肯定和炫耀,而小熊话中的感叹号更多包含着不满和气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区别。

  分角色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插图,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词语,想象课文中角色的神态、动作,也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朗读。

  2.理解运用。

  本课理解的重点在于狐狸说它分奶酪分得很公平,表面上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是完全错误的。问题出在哪里?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通过角色的代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狐狸认为的“公平”是怎样的,如果自己是小熊会怎么做。

  教师提醒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去揣摩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想法。小熊和狐狸,表面上都是想“公平”地分奶酪,但实际上各自的目的不同。熊哥哥和熊弟弟想要的“公平”,是不愿意自己吃亏,斤斤计较,所以狐狸的诡计才能得逞。而狐狸的“公平”,则是为了自己独吞奶酪,所以故意分得不匀。其实他们都不是真的为了“公平”。

  那如何做到“公平”地分奶酪?教师应鼓励学生想出解决办法,只要办法合情合理即可。但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进行价值取向的判断和引导。从最直观的角度来说,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不能让狐狸来分奶酪,小熊哥儿俩自己商量即可。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兄弟俩不应该斤斤计较,关键是能够分享,这样狐狸的诡计就不会得逞。

  如果是更细心的学生,估计会对小熊或狐狸分奶酪的行为提出质疑。因为课文第一句话点明了奶酪是“捡的”,所以小熊哥俩其实不应该分奶酪,它们应该把奶酪归还给失主才对。小熊哥儿俩最后让狐狸得逞,没有吃到奶酪,其实也是因为它们的贪吃,一心想把奶酪据为己有造成的。或许它们把奶酪归还给失主,可能比吃到奶酪本身更有价值,更让它们开心。

  需要注意的是,对“小熊不应该分捡来的奶酪”的想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读课文发现,鼓励学生自己在文本探索和分组讨论中提升认知,而不要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有探索文本的乐趣和提升认知的机会。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