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交际互动细化目标落实|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452

  试教以来,我发现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在幼小衔接、板块编排、文章选择上都很有新意,其中很多亮点在教材中一目了然。现就《口语交际》这部分内容,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在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细读目标要求,不难发现,“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有着质的区别,它强调情境性和交互性,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它不仅仅是听说的教学,甚至也不仅仅是口语理解和口语表达教学,它还应该包括口头语境适应教学。即要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时,说者要懂得在什么场合说话,根据场合决定话该不该说,该如何说,用怎样的措辞和语言,辅以什么样的手势等;听者懂得将场面景物、脸色眼神、手势动作等尽收眼底,融入心中,成为宝贵的信息资源并及时予以反馈。

  二、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行教材口语交际编排上的某些不足,导致目前口语交际教学,很大程度上陷入一种“你说我听”的局面,甚至有时候把它当成了习作指导课,孩子的表达、倾听能力在一定程度的上得到了提高,但忽略了口语交际的情境性与交互性,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新教材编排亮点

  (一)选材注重情境性、互动性

  新教材在口语交际的选材上特别注重情境的交互性,摒弃了原教材《我们的画》《我会拼图》等“介绍式”“独白式”的栏目话题。一年级教材共安排了八次口语交际,其中,《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请你帮个忙》《打电话》《一起做游戏》,这些都是在孩子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活动都必须在互动中完成。例如《请你帮个忙》,参与者不仅要把需要对方帮助的事情说清楚,还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等考虑怎么说,并学习运用礼貌语言,同时还要根据对方的态度及时应对。再如,同样是“游戏”,原教材《有趣的游戏》是要求将你做过的,你觉得最有趣的游戏讲给同学听,它是一种“独白式”的,而新教材《一起做游戏》则要求“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活动中邀请者不仅要配合动作说清楚游戏怎么做,还要注意说话的态度。观察对方的表现,准确应对,而被邀请者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学会游戏,也要根据对方的表现去应对。在这样具体的情境中互动交流,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等综合交际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二)训练目标具体化、层次化

  新教材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年段目标分别落实到每一次交际活动中,每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有内容上的要求,还有交际目标要求,层层递进。一年级第一次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要求“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和“注意听别人说话”,这是“说”与“听”最基本的要求,培养孩子大胆说、敢于说和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第二次《我们做朋友》则要求“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是低段目标中“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等要求的具体化,它在前边“大声说”“注意听”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第三次则要求“有时大声说话,有时小声说话”,引导学生区分不同场合、对象,用适当的音量与人交谈,这是社交礼仪的要求。最后提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将“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一年级下册分别提出了“听故事的时候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学会礼貌用语”“给别人打电话时先说出自己是谁,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辅以动作进行表达”等要求。这样将年段目标具体细化在每一次活动中,从“大声说,注意听”的基本要求到“辅以动作进行表达”的交流技巧,从“正视对方”的体态要求到“控制音量”的社交礼仪,层层递进,逐渐提高。

  四、如何进行新教材口语交际教学

  新教材在话题选择和目标要求上有了重大突破,但要上好口语交际课,我们还得准确把握教材,多途径加强训练。因此,根据新教材特点,针对目前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我对新教材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目标意识,把握训练重点

  新教材的每一个交际话题都伴有一个交际训练的目标。作为教者,我们就要注意不要像以前一样“眉毛胡子一起抓”,而要把握训练重点,无论在指导、练习还是评价上都要紧扣训练目标,其他非重点的要求可忽略或放松。比如,第一次训练重点是“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和“注意听别人说话”,我们主要关注孩子能否大声说、注意听,至于讲话时的体态、眼神等就可以忽略,或者在孩子出现比较大的问题时稍作提醒。

  (二)拓宽交际场所,打破教室局限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相对于其他课型,其有本身的特殊性: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为了孩子有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我们要打破教室的局限,将口语交际从室内延伸到室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比如《一起做游戏》,我们就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打电话》的教学,我们可将其延伸到家庭、社会中去进行。

  (三)利用学科整合,丰富训练途径

  倾听、表达、交流,其实是任何学科、任何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将口语训练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丰富训练途径,学生的交际能力必然得到很大提高。比如,一年级上册《我们做朋友》,就可以与品德与生活的第三课《新朋友,新伙伴》进行有效整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游戏进行自我介绍,教师相机提出交际要求,如“看着对方的眼睛,态度真诚”等,并以此作为游戏规则进行交际训练。这样,在完成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完成了口语训练。这次交际活动后,教师还可以协调其他科任老师,在近一段时间里,将“看着对方的眼睛”作为小组交流、课堂发言的重点要求。这样既节约了课时,又能促进学用结合。

  (四)通过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社会教育是口语交际的大课堂,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口语交际资源。让口语交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既能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师应结合教材,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开展各种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如《用多大的声音》的教学,可以与平时课堂发言、日常交流和学校的学雷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训练。孩子们去幸福院看望老人,跟老人聊天,给他们讲学校生活,表演节目,活动中每一项需要的声音大小都不一样。我们正好在活动前明确要求,活动中加强练习和指导,这样既能更好地服务老人,也能有机进行口语训练。

  (五)捕捉生活情境,抓住交流机会

  口语交际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仅要利用好教材,也要利用好生活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甚至是创造一切机会,让生活服务于教学,也让知识导航于生活。比如,一年级孩子刚上学,经常忘记带文具、餐具,这时候教师可先不帮他们找,而是提醒他,想办法找同学借一下;孩子的鞋带松了却不会系,来找老师帮忙,老师相机教他说“请”“谢谢”;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教师让孩子们认识到错误的同时学会说“对不起”“没关系”。《请你帮个忙》的教学要求就在生活中得到了强化。再如,教学《打电话》后,教师可刻意创造一个真实的交流机会:放学时,故意找理由留一部分学生,告诉他们第二天是学雷锋活动日,必须穿校服,带上清洁工具(长筷子和垃圾袋),可是已经走的那部分同学不知道,请他们代老师分别给那部分同学打电话。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更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和乐趣。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为我们的口语交际编排了适宜的话题,明确了每次话题的训练目标。我们要好好利用教材,准确把握目标,多角度、多途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在这,不坑老师有更好的东西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