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三年级上册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部编教材三年级

语文教案 2019-3-28 882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教材编排中,把一些关键能力做了梯度的切分,分别在低、中、高年级做了不同程度的安排和体现,并且在单册的每一个单元里是在不断滚动,实现螺旋上升的目的。

  例子:默读

  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默读。三年级要求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且提出要带着问题默读。后续年级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提出要提高默读的速度。关于提高默读速度,设计了一些技巧,也有大量的练习。在高年级,默读在提高阅读速度,大量获取信息,大量阅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阶段要把提高默读速度当成一个很重要的阅读能力目标。

  例子: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一般会被认为是低年级的重要任务,在低年级既有作为单元目标呈现的,也在很多课文的课后练习里。

  二年级借助图画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就设计了很多语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学习。

  在三年级,教材集中做了一次梳理,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里提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实际上是对前两年学习的一次总结,一次归纳。在总结方法的基础上,提示学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灵活运用,能够主动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不是只会用所提示的方法。三年级上册集中学习后,希望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中继续能够灵活运用。

  总结:每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跟前面和后面的关系有可能是一条暗在的线索,但会在某个单元把一点语文要素明晰出来,作为一条明线,然后集中强化它。每一个单元都不是孤立的,实际上单元和单元之间,是有这样的联系的。

在这,不坑老师有更好的东西给你! ¥